华大要闻

红色文化进校园 《志愿军:雄兵出击》路演进华师

日期:2023-10-23 作者:郝日虹 曾楚航 点击量:

华大在线讯(记者 郝日虹 曾楚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强化师生爱国强军意识,10月22日,《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影交流会在米兰官方注册大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举行。导演陈凯歌携编剧张珂,主演王砚辉、朱亚文等电影主创团队,与我校师生交流分享影片幕后故事。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邓务贵,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雨龙,湖北长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集团监察专员彭华,校长郝芳华、副校长任友洲、李鸿飞,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等出席观影交流会。

《志愿军:雄兵出击》作为《志愿军》三部曲首部,围绕决策出兵、入朝后第一、二次战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度亮相联合国展开故事,浓墨重彩地呈现了首战两水洞、奔袭三所里、血战松骨峰等抗美援朝战争中赫赫有名的关键战斗和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安理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畏强权,表达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

千余名师生共同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同上一堂“大思政课”。一幕幕热血沸腾的战斗场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英雄儿女……志愿军们的舍生忘死,中国青年的家国情怀,让现场师生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振奋不已。

互动环节,主创团队与同学们分享创作初衷,揭秘幕后故事,畅聊角色塑造。谈及创作理念,陈凯歌坦言,“这部电影并不希望‘说教’,让大家跟志愿军能够共情,这是最重要的。”从剧本创作打磨一直到拍摄剪辑完成的三年多时间里,陈凯歌希望把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所思所感和影片中蕴含的情感带给观众,与观众交流共情。在陈凯歌看来,抗美援朝是中国人的故事,“我想通过这部影片把今天的观众和过去的英雄连接在一起,让年轻人深切地意识到那些战死者、牺牲者,那些为了保卫国家献出生命的人,不管到了什么年代都不应该被忘记。”

坚持人民立场,是编剧张珂在剧本创作时想实现的一个目标。他说,“影片是在讲述一段历史,更多的是在讲述历史中的人。影片中科学家、军人、翻译人才这些人物形象,在座的同学们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是73年前的中国人和73年后的中国人,共同书写了我们国家辉煌的历史。”

“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彭德怀总司令的扮演者王砚辉现场重现了这句经典台词,不禁让观影师生动容,发自肺腑地向这场新中国“立国之战”中的志愿军们致以崇高敬意——73年前,为了保家卫国,他们舍生忘死,奔赴战场,用热血和生命守护了家国安宁,换来祖国山河无恙。

朱亚文在影片中饰演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谈到这个人物角色,朱亚文说自己没有刻意去表现这个人物的学识渊博,“我觉得这个角色就好像是一个影子、一个开关,引导观众去感受那一代人的奉献精神。直到现在我都清楚记得影片里中美之间钢产量、发电量和原油产量对比的悬殊数据。就是在这样的一组数据面前,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迎难而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让这些数据毫无意义。”

活动现场,华师学子纷纷为影片“点赞”:“我室友的爷爷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她托我跟您(陈凯歌)说,非常感谢您创作出这么好的作品,让我们新一代的青年能够重温抗美援朝的精神。”“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回望峥嵘岁月,钢铁长城永不倒,展望今朝,吾辈青年再接力,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今年恰逢华师建校120周年,陈凯歌与主创团队一起齐声祝愿“米兰官方注册120周年生日快乐”,将观影交流活动推向了高潮。

“华师故事”文艺展演讲述百廿华师“强国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原创话剧《你好,恽代英》致敬先烈,打造《红色经典阅读与传播》课程“沉浸式”课堂,教师党员代表“挺进大别山”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览进校园,“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走进桂子山……作为一所拥有红色基因的大学,华师历来重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充分挖掘利用以中原大学为底蕴、以恽代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还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师生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党爱国之情。

(审读人:秦恒 钟文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