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在线讯(记者 华轩 通讯员 曾茹钰 郭康源 陈龚泽祖)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美育作用,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0月21日至10月23日,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院长带领艺术实践和教材出版团队来校,开展高质量美育建设系列工作,共谱教育与艺术融合发展新篇章。
合作,共谱教育与艺术融合发展新篇章
10月23日,我校与上海音乐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昌华,校长彭双阶、副校长任友洲等出席。签约仪式由任友洲主持。
校长彭双阶为廖昌永颁发我校名誉教授聘书
廖昌永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是学校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强校际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廖昌永是国际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著名声乐教育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务。曾摘得众多国际知名声乐赛事桂冠,享有“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的美誉。他深耕音乐教育领域,开创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教创演研一体化”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在排演中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作为人民音乐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挖掘、整理与推广,创办“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参与主办“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主编《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等书籍。作为中国艺术家的杰出代表,长期活跃于世界知名舞台,以音乐共情世界,唱响中国之音。
廖昌永和彭双阶代表两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彭双阶在致辞中对上海音乐学院在音乐教育和艺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多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随着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两校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美育育人和文化推广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质性合作,不仅实现两校的互惠共赢、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也为湖北与上海两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搭建桥梁,促进区域文化生态的多元化与繁荣发展。
廖昌永在讲话中表示,两校的携手不仅是一次教育资源的整合,更是对艺术的共同追求与传承。两校的合作,能够在学科建设、师资交流、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美育思政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共同探索艺术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期待两校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进一步深化艺术教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把两校的合作成果转化为推动艺术教育发展、弘扬荆楚文化的实际行动,为推动湖北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廖昌永、彭双阶、唐昌华共同为湖北省中国艺术歌曲研究与推广中心揭牌
湖北省中国艺术歌曲研究与推广中心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由我校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联合成立,我校名誉教授廖昌永领衔,旨在依托双方在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艺术创作以及文化推广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实现湖北和上海两地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推动湖北省中国艺术歌曲研究与推广,打造湖北省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开讲,名家讲授中国艺术歌曲声乐大师课
来校期间,廖昌永对我校音乐学院师生进行了中国艺术歌曲声乐专题指导和现场教学。他表示,中国艺术歌曲源自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绎不能只停留在歌词表面的含义和简单追求演唱技巧、情感表达,更需歌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格律、文史脉络有着一定的理解掌握。只有深刻理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并用艺术手法将其表现出来,这样的声乐作品才更加深邃打动人心,方能担负好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廖昌永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向我校捐赠《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集》系列丛书
在著名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孙颖迪的钢琴大师课上,孙颖迪结合我校音乐学院师生现场演奏,详细剖析了作品所属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强调了不同作曲家的写作特点,介绍了不同时期音乐的演奏风格,对相关乐谱中的情感表达递进、乐谱分析等,进行了风趣幽默又切中肯綮的解答。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著名音乐学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韩斌在题为《艺术歌曲的体裁嬗变与传播》的学术讲座中,从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为师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视角。
展演,播种家国情怀的音乐思政课
10月23日,廖昌永携孙颖迪、青年教师张天洋、刘畅,学生张功浩、陈子墨与我校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万莉、叶楠辛、张晨、杨沛霖,学生张炳麟、邹祺鑫、初鼎炆、张暄携手带来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克克,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刘治田,校党委书记夏立新、校长彭双阶、副校长刘宏达等,与校内外1200余名师生校友代表共同参加音乐会,在聆听中国艺术歌曲的美妙旋律中,感受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东方美学的无限风雅。
一首极富情感张力的《忆秦娥•恒山月》拉开了音乐会序幕,高山苍茫永恒,衬托出离别的伤感和人生的孤寂。《钗头凤》《春思曲》借复杂多变的调性流露出恋人间的相思之切,传递出哀婉的凄楚痴情和缱绻情思。《我住长江头》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讲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热切期望。古雅蕴藉的《听雨》中感受江南游子客居北方的思乡情结。月光如水,勾起往日情愫,曲调清新的《山中》将诗人徐志摩的浪漫情意娓娓道来。
《越人歌》《想亲娘》将民歌与现代艺术歌曲创作手法相结合,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分别抒发了“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爱恋和“船到江心不拢岸,眼望青山哭一场”的无奈与绝望。《思乡》《桥》《最后一个梦》以朴实自然的歌词和流畅简洁的旋律,传达出真挚深沉的情感和两岸团聚的期盼。从经典诗词的吟唱到民间歌谣的演绎,从思念亲人的朴实表达到人生哲理的无限感慨,最终汇聚成流淌在歌声中的家国情怀。
以大美成大人,坚守中华美育传统,激发新时代美育活力。今后,我校将携手上海音乐学院美教融合、以美培元、美美与共,立大德,树大人,成大美,办好师范教育,提升专业教育、普及公共美育,为助力湖北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贡献华师力量。
(审读人:梁伟)